晶泰科技主办“合成化学研究新范式——机器人融合AI研讨会”圆满收官

晶泰科技主办“合成化学研究新范式——机器人融合AI研讨会”圆满收官

2025 年 6 月 28-29 日,由晶泰科技主办、合肥先导功能分子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会联惠通提供技术支持的 “合成化学研究新范式——机器人融合 AI 研讨会” 在上海顺利闭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导麻生明担任大会主席,并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南开大学副校长、教授朱守非,浙江大学化学系求是特聘教授方群,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以及罗氏中国等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嘉宾做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不仅线下汇聚了 300 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学研工作者共同探讨 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赋能基础科研创新的全新范式,更吸引了线上超万名观众踊跃参与。

本次大会以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 为核心主题,汇聚了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数百位合成化学领域专家,共同讨论机器人、AI 及其技术融合在化学合成中的前沿应用,畅想自动化、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浪潮下合成化学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图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界和科研界应用的不断深化,实验室机器人技术在化学自动化领域的持续进步,合成化学研究正在向全面、深入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如何通过 “AI+机器人” 的融合加速物质发现,在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探索更广袤的化学空间;如何在产学研的广泛协作中,以新范式实现化学合成的效能革命;如何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合成化学研究等基础科研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这些横亘在产学研各界的问题逐渐成为合成化学发展的掣肘。

合成化学作为研究物质创造与转化的核心学科,是人类探索新分子、创造新物质的核心方法。从合成氨——化肥和炸药的基础材料,到尼龙——人工合成材料的鼻祖,再到青霉素——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抗生素;合成化学的每一次突破重塑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也深刻驱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然而,当社会发展对新分子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科学家不断探索更广袤和复杂的化学空间,依赖实验经验和手工操作的传统研发范式,已经难以满足新一代合成化学研究的需求。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计算机、AI、自动化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推动合成化学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与智能驱动。基于 AI 模型来推进实验预测和设计,以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提升实验效能,已经成为了合成化学实验发展的关键趋势。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新型自动化实验室 A-Lab,机器人可全天运行,已合成了多种新型材料,加速材料科学发现。《Nature》杂志封面曾报道,由英国利物浦大学首创的新型机器人化学家在“日夜不停”的工作中发现了新催化剂,其自主规划并连续执行化学实验的新进展则为它赢得了二登《Nature》的荣誉。“机器人+AI” 正在重塑研究范式,加速新物质发现与产业化,为化学科学带来深远变革。

6 月 28 日上午,大会在中国科学院麻生明院士、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博士的欢迎致辞中拉开帷幕。麻生明院士以 “ATA、自动化和机器学习” 为题,介绍 ATA 反应(Allenation of Terminal Alkynes)发展的历程和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分享了与晶泰科技合作开发并优化能开展 ATA 反应研究的自动化合成平台以及平台应用进展——基于联合开发平台获取更多高质量数据,推进了机器学习方面的实践,进一步拓展 ATA 反应,以期突破目前面临的瓶颈,全面实现温和条件下的 ATA 反应。

中国工程院杨为民院士以 “分子筛催化材料创制及应用——从数据驱动到人工智能” 为题,分享了作为现代化学工业的核心的催化材料,其创新与发展对推动化工领域技术进步至关重要。随着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逐渐兴起,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可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的催化材料创制新范式,极大缩短研发周期,推动催化新材料高效开发进程。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博士发表主题演讲《AI 化学,见微知著》。他提到,化学是一门连接微观和宏观的学科,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社会产生影响。通过化学研究,人类得以做出更多新药,生存时间得以延长;合成化学材料,材料亦或是能源,则让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快。在回顾晶泰科技过去十年发展中他强调,公司通过晶体结构预测、药物发现和机器人自动化实验等领域的探索和产业化应用,拓展了其在 AI 驱动物质发现(AI4S)领域的应用场景和行业价值。并进一步介绍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结合自动化实验执行和AI实验预测与设计,更精确、更安全地做实验,提升实验预测的准确性、分子设计优化,从而显著提高了新物质发现的效率。

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浙江大学化学系洪鑫研究员,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守非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罗三中教授,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华钧教授,杭州深度原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段辰儒博士,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药物化学部负责人朱伟博士,浙江大学化学系求是特聘教授方群教授,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官张佩宇博士,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莫凡洋教授,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蓝宇教授,广州国家实验室廖矿标研究员等众多合成化学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都分享了精彩的报告;共同聚焦于机器人技术与 AI 在化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进展,并深入探讨了 “机器人融合 AI” 研究范式在不同细分领域如何赋能合成化学研究的发展。

大会现场,晶泰科技自研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引起与会嘉宾关注,数台应用于不同实验工程的机器人合成工作站零距离呈现了 “机器人融合 AI ” 在多个研发场景应用的最新成果。该平台以领域专有 AI 模型为核心,担当 “大脑” 之责,专职实验流程设计、反应预测等前期部署和过程推进;以自动化技术驱动机器人工作站为 “双手”,实现高精度、高通量、更安全的化学操作。在此过程中,通过机器人收集的数据反哺 AI 模型,形成预测更准、设计更优的良性循环。这一新范式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与高通量自动化操作,显著提升化学空间探索效率,助力新物质快速发现。

目前,该平台已在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累丰富的成功案例和应用经验,2024 年以来,晶泰科技先后向复旦大学麻生明院士团队、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横琴实验室)等各行业先进研究机构完成定制化智能自主实验平台的设计和交付。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涵盖有机合成、配方优化、催化剂工程和电解液工程等合成化学研究场景。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技术平台
驱动行业创新

推荐文章

晶泰科技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家展,IP天团“晶尼斯X泰德尔曼”首次合体亮相
晶泰科技AI多肽研发平台PepiX与景嘉航建立多肽核药研发合作
晶泰科技投资MIT顶尖团队Foundry Bio,生成式AI重塑万亿抗衰市场
晶泰科技与辉瑞深化战略合作,共建AI药物与新材料研发分子模拟平台